站内搜索
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
您当前位置: 首页  >  资讯

物联网加速农业生产破局之路

发布时间:2023-04-27 13:42:28 | 来源:中国网 | 作者:李嘉冉 | 责任编辑:王静

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到2035年,我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,其中农业科技创新,将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。

作为国内咖啡种植的重点产地,云南咖啡种植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末,吸引到大批咖啡行业大咖关注,并逐渐走向规模化、产业化道路。但在云南咖啡种植早期,却几度面临瓶颈。由于当地种植的卡蒂姆混合品种咖啡豆相对低端,再加上种植粗放,多作为原材料出口,没有议价权,市场竞争力也十分薄弱。从价格上来看,卡蒂姆每千克均价为40元,但像牙买加蓝山的铁皮卡每千克则超过3000元,可谓天壤之别。直到近年来,云南咖啡产业主动求变,通过各界共同努力,不断破局咖啡困境。

2022年,位于云南怒江的粒述咖啡庄园,开始走向科技赋能道路。庄园内安装的卫星监测设备,将咖啡种植数据接入物联网,与低轨卫星紧密连接,全天候监测土壤微量元素含量、温湿度,以及光照、降雨、风速等指标,在看不见的高空,卫星系统24小时守护着这些“金豆豆”。该庄园4400亩咖啡繁杂的施水、施肥工作,在物联网一体化设备的科技加持下,效率大大提高,实现降本增效。

经过精细化、智能化的科技赋能,一件普通的产品发生质的飞跃,咖啡庄园全方位的监测系统和“智慧大脑”,为咖啡精细化种植和管理提供了极大支持。据悉,预计2023-2024年产季,当地精品咖啡鲜果产量可达2000吨。

云南咖啡“破局”的故事并非个例,作为我国重要的南繁育种基地,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对园区5000亩农作物的生长环境(如土壤温度、湿度、疏松度、养分等)进行监测,并实时监测是否有病虫害。因占地较广、信号时常不连续、人力巡查成本大、数据分散不统一等问题,育种效率受到很大影响。后园区结合物联网解决方案,进行数据定时定点采集,结合低轨卫星物联网,

为后续数字农业、智慧农业等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数据链路保障。

在近期举行的第八届“中国航天日”主场活动中,国电高科携“天启星座”物联网系统,再次将作用于农业生产、农业生活领域的实践成果予以展示。作为国内首个低轨物联网星座,“天启星座”生态系统目前已投入全国大范围农业活动使用,逐渐构建起“物联网+农业”的智慧平台,为十四五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做出切实助力。

据悉,2023年,被誉为“中国版星链”的天启星座物联网系统将完成38颗低轨卫星组网,通过分散于全球各地的终端,构建覆盖全球的物联网数据服务系统,为全球用户提供“空天地海、四位一体”的应用服务,即便在偏僻的无网区域,也可实现网络的全覆盖。随着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深入流通,或对加速农业生产的破局,起到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。

现代农林牧渔场景都是规模化运作,面临着大面积、远距离等问题,陆地上农业场景对环境的要求高,需要实时对温湿度、土壤成分等进行严格监测,海洋牧场则长期面临生长环境缺乏实时监测回传、预警干预严重不足、靠天吃饭的困境。人力所能采集到的数据不仅在准确性上有待考究,同时效率低、成本高,特别是信号不足的广阔地域,即使花费巨大也无法实现实时数据回传,更别提数据预警。所以,卫星物联网成为了解决这个痛点的新思路、甚至是最好的解决方法。天启星座系统因其低轨、窄带、低频、全球覆盖的星座优势,可提供低成本、低功耗、覆盖广、小型化、容量大的地面通信终端,在户外地区设备一次性铺设后可长期在线回传数据,大大减少了人工运维成本,原位数据采集精准、即时、有效、连续,为现代化农业发展培育提供降本增效的科技解决新方案。

(供稿单位:国电高科   作者:李嘉冉)

      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,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。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,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,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、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。

     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中国网”的所有作品,均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

电话:0086-10-88824995

传真:0086-10-88828231

媒体合作:0086-10-88824995

品牌活动合作:0086-10-88824995

广告合作:0086-10-88824995

杏耀